一.产品特点
1.1 原子吸收光谱仪采用独特设计的全反射全波段无色差光学系统和全波段能量自动线性平衡等的光学设计,保证各种元素在不同波长处样品通道和参考通道两条光束的统一性和最佳光学位置。使光束成像和信噪比处于最佳水平,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光学元件采用特殊加工工艺是整个光学系统在深紫外区有良好的反射效率,从而使仪器在全波长范围内具有与众不同的出色的信噪比。
1.2 采用模块化理念,采用一体式气岛设计和独立的单片机进行控制。采用智能32级乙炔气体线性流量调节和多级辅助空气调节控制模块;并具有智能气体异常报警和断开功能。乙炔-空气模块下的安全罐设计,增加了火焰的安全性。火焰助燃气异常压力监视器:使用空气 - 乙炔火焰分析时空气压力监视器随时检测空气压力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自动切断乙炔气,安全熄火。
1.3 仪器具有氘灯和自吸效应二种扣背景方式,特殊的自动光学平衡技术拓宽了氘灯背景校正的波长应用范围。背景吸收1A时,全波长光能量自动平衡与光电信号自动增益双平衡技术可获得氘灯扣背景40倍以上,自吸效应扣背景80倍的出色性能!
1.4自动寻峰,自动设置光谱带宽、灯电流、负高压、灯位,自动能量平衡,两束光能量自动平衡。光源支持高性能元素灯;一键快速完成波长、光谱带宽、灯电流、负高压、能量平衡等设置。
1.5独特设计的自动4灯架系统,可调节空心阴极灯位置;仪器灯位4灯架采用独特设计,实现360度旋转,避免了常规八灯架容易电线缠绕导致仪器发生故障,提高了仪器可靠性。
1.6独特设计的全钛燃烧器和原子化系统使温度平衡速度快,燃烧平稳。原子化器可智能自动升降,获得最大灵敏度。
二.参数指标
2.光学系统
| 光学 系统 | 仪器类型 | 单光束 |
| 单色器 | 消象差 C-T 型,焦距 350mm | |
| 色散元件 | 光栅 1200 条/mm,闪烁波长 250nm | |
| 光谱带宽(nm) | 0.1、0.2、0.4、0.7、1.4、2nm 六档自动切换 | |
| 波长范围(nm) | 190-900nnm | |
| 波长示值误差 | ±0.3 nm | |
| 波长重复性(nm) | ≤0.1nm | |
| 光谱带宽偏差 | ±0.02 nm | |
| 灯位 | 4 灯 | |
| 元素灯类型 | 普通元素灯 | |
| 光度 性能 | 读数方式 | 透过率、吸光度、浓度 |
| 光度范围 | 0-125%,-0.1-3.00A | |
| Cu 静态基线漂移 | ±0.004A/30min | |
| Cu 动态基线漂移 | ±0.006A/15min | |
| 背景校正 | 氘灯背景校正能力>=30 倍 (1Abs) | |
| 火焰 分析 | 特征浓度 (Cu) | ≤0.04ug/ml |
| 检出限 (Cu) | ≤0.008ug/ml | |
| 重复性 | RSD≤1% | |
| 乙炔流量调节 | 自动 12 档 | |
| 空气辅助气调节 | 自动 4 档 | |
| 燃烧器升降 | 自动升降 | |
| 燃烧器 | 金属钛燃烧器 | |
| 喷雾器 | 高效玻璃雾化器 | |
| 雾化室 | 耐腐蚀材料雾化室 | |
| 安全措施 | 火焰燃气、助燃气异常压力保护 | |
| 数据 处理 | 测量方式 | 火焰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火焰发射法 |
| 浓度计算方式 | 标准曲线法 (6 种线性、非线性拟合方法) ,标准加入法,内插法 | |
| 重复测量次数 | 1-30 次,计算和给出吸光度和浓度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 相对标准偏差 | |
| 报表打印 | 参数打印,数据结果打印 | |
| 其它 | 计算机 | 外接 |
| 外形尺寸 | 830*650*560 | |
| 质量 (重量) kg | 90Kg | |
| 电源要求 | 电压 220V±22V,频率 50 Hz±1Hz | |
| 使用温度 | 10℃~30℃ | |
| 使用湿度 | 40%~85% |
三.工作站软件
3.1 QA/QC功能:每测试一次,均提交测试中Abs.的SD、RSD,同时提供计算浓度的SD、RSD,测试标准样品工作曲线是自动检查曲线相关系数,以确保试验的精度。
3.2 全信息测量:每次测量均保存了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结果(平均、峰高、峰面积及统计结 果)供用户对结果进行研究。工作站软件可满足各种用户不同的需求,保存和输出多种数据和图形资料,支持数据的事后处理。
3.3 六种校正方程:提供六种线性和非线性浓度校准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4 工作软件备有丰富的专家系统信息数据库
3.5 一键快速完成波长、光谱带宽、灯电流、负高压、能量平衡等设置。
3.6 石墨炉系统三种原子化升温方式(一般升温、光控大功率升温和时空大功率升温)增加了原子化温度条件的可选择性和实用性。
3.7 独特的强抗原子化器(包括石墨炉和火焰)光辐射干扰能力;
3.8优秀仪器的外观设计;
3.9先进的功能模块设计和制造工艺设计,使仪器具备了良好的可靠性以及批量生产仪器的可行性。